发布日期: 2024年09月03日
鹰潭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
党委书记、主任 王小元
2014年3月,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农村公路要“建好、管好、护好、运营好”的重要批示。2024年5月,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再次作出重要指示,为新时代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,为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。
十年来,鹰潭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紧紧围绕农村公路“建好、管好、养好、运营好”总目标,深化体制改革,完善政策机制,补齐区域短板,强化治理能力,提升服务质效,推动农村公路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、发生历史性变革,农村公路已经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、幸福路、连心路、振兴路。全市实现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100%,25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100%,农村公路列养率100%,县道三级公路及以上公路覆盖比例达81.2%,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达61.7%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今后,鹰潭市将从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力,推动鹰潭市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。
一是构建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网络。总体按照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,推进以乡镇及主要经济节点为网点,主要服务乡村地区对外沟通交流及产业经济发展的公路建设,着力加强与国省干线、城市道路衔接,提高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。2024—2025年,鹰潭市将推进实施X801周坊至桥头、X211塘湾至罗河、X203金屯至冷水等县道升级改造项目,实施嘴上至赛岭路网联通路、桂港滑坑至香台山旅游公路等“五路”项目,新改建农村公路120公里,总投资约6亿元,推动形成沿线以水产养殖、中草药、生猪养殖、精品果蔬、灵溪小镇、嘻嘻哩乐园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产业旅游业发展格局,让农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增强。
二是打造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基础网络。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,构建广泛覆盖人口聚居的主要村庄、直接服务农村群众出行和农村生产生活的农村公路基础网络。重点打通和提升一批村与村、村与组、组与组之间仍为砂石或路面破损严重的不畅路、相邻相望却未连接的断头路、会车困难的瓶颈路。2024—2025年,鹰潭市将开展县乡村三级道路“畅通工程”专项行动,实施余江区杨溪乡梅家至邹家等“不畅路”项目共约72公里,总投资约5000万元,进一步改善路况水平,缩短村、组之间的距离,使农村公路毛细血管路网结构更加完善、畅通。
三是提升安全舒适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。打造平安农村路、美丽农村路,夯实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基础,营造美丽宜人且具有文化氛围的农村交通出行环境。加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,实施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,及时推进桥梁隐患排查和治理,发现一座、消灭一座。着力建设新时代美丽生态文明农村路,打造畅通、安全、优美、舒适的通行环境。2024—2025年,鹰潭市将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20座、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0公里,建设市级美丽农村文明路30公里,营造畅安舒美绿的公路通行环境。
四是完善适用多元的农村公路养护运行机制。整合综合养护车、高压清洗车、波形护栏清洗车等公路特种养护设备,交由各公路管理站使用,实行一体化机械养护,做到经验共享、人员互补、设施共用,实现国省干线与农村公路县道深度融合养护。同时,还将加快推进“物业进乡村+农村公路养护”综合服务模式,进一步延伸基础设施管护“触角”,打通农村公路乡、村道养护“最后一公里”。2024年底,该服务模式在乡镇层面覆盖率将达2/3以上。2025年底,实现乡镇层面全域覆盖,构建农村公路长效养护管理网络框架,形成农村公路管养助力集体经济建设、集体经济反哺农村公路管养的良好格局。
五是健全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治理体系。进一步落实农村公路“路长制”,夯实区(市)级人民政府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责任,发挥乡、村两级机构作用,提高沿线群众参与深度,引导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监督,形成权责清晰、齐抓共管、高效运转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。鹰潭市将进一步建立以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、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机制,建立健全以路况、里程、资金、机构能力建设等为主的农村公路养护绩效考核评价体系,将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纳入地方党委和政府绩效考核范畴,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,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,以更强烈的大局意识、担当精神,在新征程上全力推动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,更好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,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公路保障。